2019-07-17 13:43 来源:网络整理
文章摘要
手机市场相对已经成熟了,让手机变得更智能可能只是锦上添花,大家都是在打保卫战。不可否认,这其中会有一些异军突起的情况发生,但留给后来者创
手机市场相对已经成熟了,让手机变得更智能可能只是锦上添花,大家都是在打保卫战。不可否认,这其中会有一些异军突起的情况发生,但留给后来者创造利润的空间已经不大了。相比之下,大家更关心的是下一代终端是什么?
智能终端的变化有一条最重要的主线,就是人机交互界面。晶体管时代是打孔机,大型机时代是键盘,PC时代是鼠标让人类进入图形用户界面时代,而真正创造智能手机时代的是触摸屏,多点触控技术一举改变了手机键盘操作笨拙的问题,让人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么下一个终端是什么?这是大家在寻找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有几个基本的规律,下一代的终端应该是让我们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能够深入到过去鼠标和触摸屏做不到或者不方便的一些用户场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mazon Echo,亚马逊推出的一款圆柱形的小型桌式音箱,Echo让计算进入以前PC和手机的“盲区”。关于下一代终端的用户交互形态不止语音一种,有很多方向都在尝试,AR也是一种可能。不管是什么方式,最大的瓶颈就是对用户习惯的改变。而改变用户的习惯需要有持续的吸引力,就是“seed of gravity”,如果不能达到就只能是昙花一现。用户习惯具有非常强的粘性,需要找到一些对用户价值很高的应用场景作为突破口,或者带来十倍以上的效率和体验上提升,才有可能改变已有的用户习惯。比如在手机上已经很习惯而且很方便的使用触摸屏的时候,某些场景再增加语音是很难改变用户习惯的,但是也不排除在新的场景或新的用户群下切入语音是合理的。我们的一个观测是,有小孩的家庭使用Amazon Echo后,小朋友非常习惯和Echo对话。
语音识别不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语音识别在过去的7年中突破非常大,但还不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这其中依然存在两个瓶颈:
首先是技术瓶颈,语音识别在技术上依旧有难度,在“远距”和“重噪”的环境下,很多公司所谓的智能音箱都没得到很好的解决。很多产品只要稍微离得远一些或者没有对着说话就识别不出来。语音入门容易,但如果不能解决“远距”和“重噪”的问题,很多最重要的用户场景就不能实现,语音就失去了意义。
其次就是生态瓶颈,没有一个好的生态和服务,语音作为入口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要有良好的生态。这两个瓶颈决定了对语音的投入不是短期行为,很多厂商都希望短期投入后就立马有产品,这其实是个误区,语音识别并不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做语音还是需要长期的投入,比如从声源的识别、音道识别、降噪、语义理解,其实都需要很多的声学和语音的技术积累。像亚马逊做Amazon Echo团队有几百人,而Google做Google Home也很早就开始了,经过至少两年才有产品推出。
终端升级换代的危机和机遇
终端每次升级换代都倾向于换一批厂商,因此用户终端的公司能挺过两代的并不多。
比如小型机时代DEC就在后来的终端升级中消亡了,IBM,Dell和HP等PC厂商在手机时代被拉下了,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也在智能手机时代被淘汰,三星等智能手机基本都是新的一批手机厂商,基本和功能机时代不是同一批。苹果的手机业务也基本是从快倒闭的PC业务上涅槃重生,这里面至少有三点原因:
第一,技术革新没有掌握老的厂商手里,新的技术大多是边缘突破,革命性的技术往往被其他人掌握;第二,传统厂商放弃原有优势的抉择困难,新的技术往往意味着旧优势的丧失,需要极大的动力去主动放弃才能重建,这在以收入为主导的企业中很难实现;第三,新的终端和原有的商业模式不匹配,新的终端往往会有新的商业模式。
在下一代终端变迁的时候,大家都有机会,不过大家比较迷茫两个点,第一是时间点,大家还不知道这个产品什么时候出现和崛起。第二是新的产品形态,都还不清楚新的产品形态是怎么样的。厂商在06年07年也陷入过迷茫期,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做,在苹果手机出现之后,真正走出这条路的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回顾智能手机发展的早期,跟苹果跟的最早的是htc,先和微软合作做智能手机,后来又和谷歌合作做手机。
如何布局人工智能?
那么,人工智能时代的最重要的布局点会是哪些地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是思考数据战略在公司中的定位
有一个确定和一致的数据战略的公司在智能大赛中将会得到很大的优势。但是数据战略并不是简单粗暴的通吃,而需要细致的思考和规划。
7月10至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铝工业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