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7 16:47 来源:未知
文章摘要
你还记得上海世博会上耗费10亿元打造的台湾馆吗? 那颗自然、心灵的山水天灯至今仍在我内心发光发亮。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打造的台湾馆,自山形建筑体出发,从中国古老的孔明灯中
你还记得上海世博会上耗费10亿元打造的台湾馆吗?
那颗“自然、心灵”的“山水天灯”至今仍在我内心发光发亮。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打造的台湾馆,自山形建筑体出发,从中国古老的孔明灯中汲取灵感,以透明的巨型“天灯”造型的玻璃帷幕为核心,并在“天灯”内设置一颗发光的巨型LED灯心球幕,让观众在几百米外就能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台湾馆。
(图:上海世博台湾馆)
震撼背后,除了耗费的财力物力,更是黑科技的满满体现。台湾馆不仅让人们有了舒适的参观感受,还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建筑即媒体”的设计。
2010年世博会展览期间,正值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夏秋两季,普通玻璃无法阻隔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热能,加上温室效应,热量会大量积聚在馆内,让参观体验直线下降。如何给运用了大面积玻璃材料作为造型基础的巨型玻璃“天灯”降温,成为了台湾馆当时面临的当务之急。
有没有哪种材料,既可以遮阳隔热,又能够帮助台湾馆发出更大的光芒呢?
经过一番探讨后,团队找到了国安奇纬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国安奇纬在了解到设计师团队的需求后,对于能为台湾争光,为祖国母亲添砖加瓦,向世界展示的机会,国安奇纬感到了义不容辞的使命感,双方一拍即合。
国安奇纬历时8年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及反复的品质测试,自主研发出一种新材料——调光膜。通过电源控制与液晶分子的作用下,调光膜断电状态时呈现雾状,通电状态时则呈现透明。不仅拥有遮蔽效果,更能有效隔离紫外线与红外线,达到透光不透热的效果,在户外温度过高时,将调光膜切换到雾化状态下可有效阻隔太阳热能,确保室内相对凉爽。并且,调光膜在雾化状态下还可作为投影幕,在玻璃上播放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
(图:上海世博台湾馆--通电透明,断电雾状)
(图:上海世博台湾馆-调光膜玻璃帷幕投影效果)
这一新材料的发现,让李祖原的设计团队又重燃信心,国安奇纬也迅速成立项目组,赶赴上海,同李祖原的设计师团队,共同构建台湾馆设计方案。经过4个月的钢结构建造,国安奇纬开始为“天灯”进行“量体裁衣”,调光膜开始陆续运送到台湾馆的施工现场,由于首次将调光膜应用到如此大规模的玻璃建筑上,国安奇纬和李祖原的设计团队进行了多次返工调试,以确保台湾馆在展览时万无一失。最终,整个“天灯”共使用712片调光膜,打造了1200㎡的玻璃幕墙调光屏,融合内部16米的巨型LED灯心球幕,灵活打造各种变幻的影像,如上升的天灯、展翅飞翔的蝴蝶等。
(上海世博会台湾馆——展翅飞翔的蝴蝶)
(上海世博会台湾馆——夜晚调光膜透明效果)
台湾馆于2010年4月开始试运营,5月1日正式开幕,以其独特靓丽的建筑外观,将“建筑即媒体”的设计做到了极致,日夜发光,照亮着世博园,在世博园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丰富多元的人文色彩,山水心灯的参观主题,昼夜展现出的不同风貌,台湾馆自开馆之日起吸引了近3600万人次前来参观,也成为世博园中少数需要凭预约券才能排队参观的热门场馆之一,并获得了世博会《建筑科技奖》。这不仅是台湾馆取得的成功,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荣耀,同时也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精彩、难忘增添了缤纷的色彩。
(图:上海世博台湾馆)
上海世博会过去了9年,台湾馆也伴随着世博会的落幕迁建回台,但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决心没有结束。文化是世博会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精神纽带。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共同通过中国元素来展现中华文化独有的风韵,台湾馆作为两岸同胞共享世博的荣耀和见证,开启了两岸同胞以参与两岸各项交流和各项合作的新篇章。
最后也感谢国安奇纬为两岸成功合作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7月10至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铝工业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